只有當人們不再只想存錢和躺平,有更多的人開始考慮積極進取,人心才會逆轉,房地產這個承載著中國大部分人財富的大蓄水池才會水漲船高,平穩著陸。同時,如果說房地產行業的下半場是城市更新,也看到國家不斷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那么在城市更新領域到底能否賺錢,到底適合怎樣的玩家進場?
對于所有原來在房地產行業從業的人而言,目前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可能有兩個。第一,房地產市場何時才能止跌?為何救市政策已經應出盡出,市場卻依舊疲軟,人心依舊恐慌?第二,如果說房地產行業的下半場是城市更新,也看到國家不斷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那么在城市更新領域到底能否賺錢,到底適合怎樣的玩家進場?
第一個問題,就我自己當下的感覺,如果一個市場是有效市場,漲漲落落其實是有規律的,也就是所謂的周期論,那么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目前無論是從橫向比較(和國際同類城市相比),還是從跌幅來看,應該都已經調整到位(所以有經濟學家說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無泡沫)。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恰恰不是個完全的市場,尤其受政策和人心影響巨大,當人心高漲時,就算政策在打壓,房地產的漲勢依然難以遏制;而當人心不穩時,就算政策已經完全轉向了,市場上仍彌漫著看空的氣氛。
什么時候或者說什么信號出現可以扭轉人們的預期?具體時間當下我想無人可以給出答案,但從最近的政策方向看(尤其是8月3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你會發現高層已經發現問題出在需求側,開始對以往一些對相關行業打壓矯枉過正的做法進行修正,大有休養生息的架勢,而只有當人們不再只想存錢和躺平,有更多的人開始考慮積極進取,人心才會逆轉,房地產這個承載著中國大部分人財富的大蓄水池才會水漲船高,平穩著陸。
第二個問題是直到昨晚和愿景集團副總裁胡峰的對話結束,我才得到一個完整的拼圖。他認為,在最初只針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勁松模式”時,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三大類:經營類、政府類和物業類,而在經過八年的迭代到了做民主村時,其實已經是片區統籌更新,他們總結過自己踩過的坑,才清晰得到答案。
在他看來,城市更新主要盈利模式就是四種:運營增效、資產增值、開發聯動和工程分潤。他們得到的一個血的教訓是:公益和市場一定要清晰區分,該政府主體去做的事情一定不要越界,市場主體要做的事情就是服務介入,可以是“微利可持續”,但一定要算好資金平衡的賬,“留改拆增”不要教條的去理解或限制,只有可運營的空間足夠充分,“政府引導基金+社會資本+專項貸款”的結構性融資到位,才有可能做到“以點帶面再帶片,以示范區的頭羊效應激活更大范圍的自主更新”,這樣才是真正的適合社會資本進入的可持續的城市更新。
根據他的啟發,我們可以看到,針對各自的資本屬性和專業特長,進入城市更新這個賽道且可以賺到自己能賺到的錢的玩家包括以下五類:一是想賺工程款的各類建筑公司,這其實已經成為一股洪流,甚至很多設計院也是在其中分一杯羹的;二是想通過城市更新拿到配建土地指標,然后繼續做房地產開發(畢竟是市中心的新增建設用地)的開發商們,典型如華潤、萬科,其具備非常綜合的運營能力,而如果只會蓋房子的開發商可拿不到這樣的項目;三是針對產權清晰有完整的資產屬性的項目會有諸如高和資本這樣的專業不動產投資機構來投,隨著REITs的不斷擴容和有意引導,這會變成存量資產盤活的主賽道;四是具有綜合服務能力的運營商,就像愿景集團這樣的玩家,懂得開發各種收入來源,可以妥善解決在地各種復雜關系,可以“從指甲縫里摳出錢”,賺的其實是城市更新里細水長流的小錢,單個看似乎不多,但只要持之以恒,形成一定經營規模,其實是更穩固的收入;五是具有開拓性創造能力的策動型產業招商公司,典型如盈展、瑞安、郎園、東方正火、智慧山等,他們具有清晰的產業梳理能力,有強大的故事創造力,可以打造強大的目的性IP,形成產業聚合的同時完成區域的城市化升級。
以上就是我對前文所述兩個問題的思考和答案,那些一直在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的從業者,用他們付出的代價和教訓為后來者掃清障礙,給了我們所有人信心。沿著這條看得見光明的路(雖然一開始是崎嶇小路),大家有望走出這令人窒息的漫長的季節,等來屬于我們自己的氣定神閑之時。(財富中文網)
作者陳方勇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HuanXin創始合伙人、筑夢師主理人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